临沂市交通建设协会网站欢迎您!
   
反腐政廉   纠风政纪
扎实推进   作风建设
  
信息中心
    
事关水利新质生产力、推进乡村振兴水利保障等,代表委员这样说!
来源: | 作者:临沂市交通建设协会 | 发布时间: 2025-03-07 | 51 次浏览 | 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仲志余:

因“水”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总工程师)


“面向国家水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科技需求,需设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开展国家水网重大科技问题研究,提升水网布局优化、工程建设、安全运维、智能调度等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水平。”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总工程师仲志余建议,进一步加强国家水网重大科技问题攻关,让科技创新成果实用管用效用,为国家水网发挥长期效益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水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和重要带动力量。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2023年,水利部凝聚水利和各相关领域顶尖专家力量,新组建了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瞄准关键技术障碍,组织集智攻关,实现超前突破。作为委员会主任委员,仲志余介绍:“2024年我针对超标准洪水库坝安全、智能大坝建设、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等关键科技问题开展了水利部科技委专题调研,深感发展国家水网骨干工程运行保障科技攻关、数字孪生水利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家水网工程具有跨流域跨区域、工程规模大、调控节点多、影响因素复杂等特点,推进国家水网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世纪工程,如何让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与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有机结合,仲志余有着自己的见解。“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是应对外部环境挑战的战略选择,是顺应新一轮产业变革和技术创新趋势、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需要以建设国家水网为重要应用场景,充分赋能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体系的建设完善,以建设数字孪生水利为核心路径,以健全水利标准化体系为推动引领,发挥好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仲志余说。


2023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了国家水网建设宏伟蓝图,分别为2025年和2035年定下发展目标,2025年要实现“水网工程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到2035年要“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当前,我国水旱灾害风险仍然突出,国家水网工程建设运行要求日趋复杂,数字孪生水利与智慧化水治理水平还有待提升,亟需在国家水网建设重大科技创新方面有所突破,提升水网统筹规划、系统设计、建设施工、联合调度等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水平。仲志余呼吁,从设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国家水网建设重大科技创新、构建国家水网科技创新基地、构建开放创新生态等三个重点方向来抓,因“水”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依靠科技的力量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在更高水平上保障我国水安全,更好绘制中华民族治水历程中的世纪画卷。





全国人大代表蒋云钟:

建议启动《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修订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


2014年2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加强南水北调工程的供用水管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蒋云钟建议,研究启动《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修订,以更好适应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条例实施11年来,南水北调工程的受水区和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治水发表系列重要讲话,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亟需通过修订条例,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法规形式予以贯彻落实,转化为保障南水北调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意志和社会行为准则。”蒋云钟说。


在国家水网加快构建的背景下,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的任务要求发生了变化。蒋云钟介绍,南水北调工程在多个重要城市的生活用水水源地位由“辅”变“主”,受水区对工程的用水需求从“弱”到“强”,水网体系由“缺”到“全”,这些转变需要修订条例作出全面因应。


蒋云钟建议尽早启动条例修订程序,科学制定修订草案,在修订中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南水北调和国家水网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厘清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明确条例的适用范围是否包括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等。同时,健全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用水管理机制,加强用水权资源环境市场制度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邓长球:

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水动能”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主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厅长邓长球)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专章部署了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主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厅长邓长球对此很有感触:“乡村振兴是广西高质量发展绕不开的话题。2024年,我作为民盟广西区委主委,主要跟进的课题就是‘广西民族地区产业扶贫衔接产业振兴’。广西共有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0个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还有4个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参照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相关政策给予支持的县。水利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支撑,在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


邓长球介绍,2024年,广西谋划了一批灌区建设,全年累计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14万亩,有效改善了农业灌溉条件。全自治区共有65个县(市、区)基本实现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建成农村供水标准化管理工程160个,提升354.22万人的供水保障水平。


“乡村振兴水利保障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扎实推进城镇饮用水备用水源建设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开展农村供水水质提升行动,加强农村供水专业化管护,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干劲抓好水利工作落实。”2025年是邓长球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履职的第三年,他表示,今年广西水利厅将全面贯彻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要求,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强化措施保障,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水动能”。


  
热门信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