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交通建设协会网站欢迎您!
   
反腐政廉   纠风政纪
扎实推进   作风建设
  
信息中心
用心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来源:临报融媒 | 作者:临沂市交通建设协会 | 发布时间: 2023-10-07 | 799 次浏览 | 分享到:
编者按:路通了,灯亮了,景美了,村富了……巍巍蒙山下,涛涛祊河畔,他们的身影出现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忧乐、安危挂在心头,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他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疫情来临,他们化身人民“健康卫士”;产业发展,他们化身振兴“领路人”;服务为民,他们化身群众“知心人……”驻村两年,他们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热忱,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中,谱写了一曲振奋人心的时代赞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第一书记”。
市派费县第一书记
用心用情用力 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两年来,在费县乡村广阔的田野上,市派驻村第一书记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发挥连片打造优势,深耕基层守初心,用心用情办实事,绘就村美、人和、共富的新画卷。
考勤打卡、随机抽查、动态公示、观摩评比……市派驻村第一书记临时党委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先后开展“提升行动专题月”“比学赶超、双百奋战”等专题活动,创新建立“七个一”管理机制,推动作用发挥,培树优良形象,锻造过硬队伍。
一面面观摩评比的“流动红旗”背后,彰显了广大驻村第一书记紧盯“强党建、促发展、优治理、惠民生”等重点任务,冲锋在第一线、坚守在最前沿的奋斗身影和辛勤付出。
党建引领
夯实发展根基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组织振兴。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大组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基层组织过硬过强,健全“临时党委统一领导——临时党总支牵头揽总——任职村党组织协同配合——第一书记主动发力——党员干部共同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
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第一书记刘景三派驻的大田庄乡周家庄村,近十年来先后换了四任党支部书记。
“作为‘领头雁’”的党支部书记,更换频繁不利于形成领导核心,党支部的影响力容易分散,很难形成合力,不利于村庄整体规划的执行。“刘景三决定从此入手,统一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股合力,提高村两委班子的稳定性、凝聚力。
驻村以来,市派驻村第一书记立足基层党建,从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入手,推动农村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片区内累计发展党员129名、入党积极分子297名,培养后备干部129名,第一书记上党课347次,组织党员外出考察学习1800余人次,健全村级管理制度44项,完善村规民约82项,24个片区村党支部被评为“五星级党支部”,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共产党员先锋队等125支队伍,开展志愿服务1300余次。
市交运集团驻费县薛庄沂蒙村第一书记康超面对现有党建学习教育阵地简陋狭小,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积极协调资金,新建170平方米的党员活动中心,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广大党员提供了宽敞明亮的学习空间和温馨的学习环境。
筑牢“主阵地”,架起“连心桥”,片区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的原则,实施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优化提升工程,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2个、改扩建29个,夯实党群服务中心“硬环境”,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提高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使用效率。
因地制宜
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产业兴,则农村兴。市派第一书记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强村富民的重要路径和激发村庄内生动力的有力抓手。
市人社局派驻东蒙镇白埠村第一书记秦宇,立足本村蔬菜种植传统优势,积极探索“发展规模化现代设施农业”之路。流转土地500亩建设蔬菜新产业孵化中心,投资7500万元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46栋,年产龙须菜、西红柿、五彩椒等优质蔬菜230万公斤。
马庄镇核桃种植面积达13万亩,但由于核桃品种杂、种植密度大、树龄老化、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产量低、价格低等问题。
市农业农村局派驻马庄镇联新村第一书记孙一鸣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带领片区10个村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整合第一书记片区资金,实施5000亩核桃低产园改造示范项目,发展农产品加工和特色加工产业,片区内村集体年增收均达到10万元以上,入社农民人均年增收7000元以上。
两年来,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始终将发展经济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想方设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4个片区新发展培育产业项目68个,成立合作社31个,开展创业就业技能培训2300人次,培养致富带头人200余人,发展特色林果种植1872亩。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带动。市派驻村第一书记通过开展“乡村振兴特派员”选育,选取11名经验丰富、热爱农村工作的第一书记担任乡村振兴“特派员”,充分发挥头雁领航作用。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大力实施“四雁工程”,对农业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在外创业人才等进行详细摸底,构成“人才资源库”。抓好归雁回巢,开展乡贤摸底调查工作,16个市派第一书记村全部成立乡贤联谊会,建立信息档案,利用新乡贤的资本、技术、信息、市场、人才等资源优势,参与发展、服务振兴。
“绣花功夫”
激活乡村治理“一池春水”
市水利局派驻东蒙镇龙雨村第一书记雷娜在走访调研中,发现村级工作推动缺少有力的抓手,村民对各项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不高。
为此,结合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她探索了“网格化+积分制”治理新模式,将全村划分为10个微网格,选配10名网格员,负责引导、发动、组织群众参与村内事务,建立村级积分超市,将无形的美德积分转化为有形的金融产品。
“党建引领、网格管理、积分带动、数字赋能”的乡村治理模式打通了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畅通了联系群众“最后一米”,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和村内事务的内生动力。
市派第一书记坚持硬设施和软文化“两手抓、两手硬”,探索“网格化+积分制”模式,实施“街巷长、胡同长”制度,结合网格化管理工作,进一步织密基层服务体系。选强配优网格员队伍,使村级事务有抓手,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建立矛盾化解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饭菜味道很好,有荤有素,比自己在家里做方便多了。”在费县马庄镇南天井汪村的“如康家园”,村里75岁以上的老人每天中午都可以吃上色香味俱全的“爱心午餐”。
南天井汪村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外出买菜、做饭极为不便。在市委宣传部派驻第一书记龙振平的协调帮助下,由镇、村共同出资成立了爱心食堂,根据老年人的饮食特点,每天中午免费为老人提供既营养又可口的饭菜。
“第一书记是临沂的金字招牌,背后是第一责任,我们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它增光添彩。”龙振平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第一书记任职以来,新建文化广场16处,配套体育设施44套,组织开展科普宣传192次、文化演出82场、“好婆婆”“好媳妇”等各类评选活动110余次,针对“一老一小”群体,开展了“爱心洗衣”“幸福食堂”“红领巾小课堂”等志愿服务项目20个,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倡树向上向善的村风民风。
枝叶关情
为民服务惠民生
“赵书记呀,咱们村南湖棚区的用电问题什么时候能帮忙解决呀……”听到老百姓有需求,市委宣传部派驻薛庄镇胜粮村第一书记赵阳积极对接供电部门,对南湖棚区电路进行升级改造,增设变压器2台,架设电线杆65根,铺设电缆3000余米,解决了老百姓的又一块“心病”。
“地里的路雨天很难走,要是帮忙修一修就好啦”“咱村守着水库但用不上水,这两年又旱,山里有很多树都旱死了”“山里的果品不好往外卖,要是有个果品交易市场该多好啊……”面对收集上来的一件件村民急难愁盼的问题,市水利局派驻大田庄村第一书记沈东峰迅速行动,道路硬化、引水上山、果品分拣大棚。“修了路、打了井,果品也有了销路,村民们来钱的道儿更宽了,精气神也与从前不同,村风村貌都有了很大改变。”沈东峰自豪地表示。
两年来,第一书记通过实施村庄绿化、硬化、净化、亮化、美化“五化”行动,积极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硬化户户通路面39万平方米,新修道路109公里,新安装路灯3500盏,新建文化室和农家书屋18个,开展人居环境整治1064次,绿化公共场所4.2万平方米,粉刷美化墙面5.8万平方米,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群众在一件件、一桩桩好事实事中感受到温暖和力量,驻村第一书记带着项目和资金,带着好作风,更带着一颗火热的心,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无限活力。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两年来,广大驻村第一书记,情系大青山、心怀祊河水,充分发挥党性强、懂政策、知识广,派出单位支持的优势,加强党建,培育产业、引进项目、争取政策,为派驻村的发展带来新思路,拓宽新路径。”市派费县第一书记工作大组组长沙兆武言语坚定,在蒙山祊水间,第一书记已经将费县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舍小家为大家,敬业担当,无私奉献,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力量。

    (来源:临报融媒)


    
  
热门信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