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好“十四五”科普工作总结
1.4-6月,开展全国公路科普工作专项调研,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系统总结“十四五”期间各地公路科普工作的主要做法、经验成果、困难与问题,为中国公路学会“十五五”公路科普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
(二)加强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和管理
2.开展基地(2020-2024年)考评工作。7月15日前,完成对中国公路学会2020年授牌的24家基地考评,采取基地自评、全国各省级公路学会或中国公路学会各分支机构推荐、专家现场抽查的形式,优胜劣汰,对考评合格的基地续颁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2025-2029年)牌匾。
3.开展基地(2025-2029年)认定工作。7月15日前,公布新一批基地认定结果。截至目前,中国公路学会已授牌基地共80家,覆盖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基地类型涵盖科技场馆类、教育科研类、生产设施类、历史文化类等,是开展公路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对传播公路科学知识发挥了积极作用。本年度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累计授牌总数预期达到100家左右,争取实现我国大陆各省全覆盖。
(三)组织开展公益性品牌科普活动
4.开展全国公路科技活动周。2025年是第二十五个全国科技活动周和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根据《科技部 中央宣传部 中国科协关于举办202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的通知》要求,中国公路学会5月24-31日组织开展全国公路科技活动周。以“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重点开展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科普教育基地开放、交通低碳知识宣传、公路科普作品创作和传播四项活动。要求各参与单位5月15日前提交活动计划表,6月10日前提交工作总结。活动结束后,中国公路学会将编辑制作优秀活动集锦,并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及个人予以表扬。
5.开展全国科普月公路知识普及宣传活动。9月,中国公路学会将根据中国科协等部门的通知要求,围绕2025年全国科普月活动主题,聚焦公路重点领域广泛开展系列科普活动,并举办全国科普月公路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活动结束后,中国公路学会将编辑制作优秀活动集锦,并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及个人予以表扬。
(四)举办科普赛事
6.举办第六届公路微创新大赛。公路微创新大赛自2020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五届,共收到参赛项目4500余项。4-7月,中国公路学会组织开展第六届公路微创新大赛申报工作,鼓励公路建设、设计、施工、管理等单位广泛参与,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开展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9月,将对获奖成果颁发荣誉证书。
7.举办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自2017年开赛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七届,累计有29个国家和地区的6300余名选手参赛,得到国内外高校大学生的欢迎和认可。5-12月,举办“中交公规院杯”2025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采取固定命题形式,并在中国公路学会2025学术年会期间举办现场总决赛暨颁奖典礼,进一步提升大赛影响力。
(五)加强科普作品创作
8.出版《科学家谈公路科技》系列科普图书。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本套丛书将依托我国公路领域重大工程建设成果开展创作,通过科学家的视角,介绍公路领域的科技成就,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全景式展现大国工程,普及公路知识,讲好公路故事,传承公路精神,展现公路科技发展带来的“中国力量”。
9.开展年度“最受欢迎的公路科普作品”发布活动。为鼓励广大公路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普作品创作,丰富科普作品类型,4-8月,中国公路学会开展2025年度最受欢迎的公路科普作品征集活动,分为图书、文创、视频三个类别。9月,公布入围作品名单,并将人气最高的科普作品推荐至交通运输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参评交通运输优秀科普作品、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六)加强公路科普内容传播
10.依托中国公路学会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定期传播公路科普知识,展示内容包括公路建设成果、公路科技知识、优秀科普作品、优秀科普展馆、科普专家讲座视频、科技工作者风采等。优秀科普内容将上传科普中国“科普号”,为公路科普知识广泛宣传开辟渠道,增加科普受众覆盖面,助力加快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