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交通建设协会网站欢迎您!
   
反腐政廉   纠风政纪
扎实推进   作风建设
  
信息中心
    
9省顺利通过2024年国家公路现代养护工程试点验收
来源: | 作者:临沂市交通建设协会 | 发布时间: 2025-05-13 | 28 次浏览 | 分享到:


江苏



4月27日,2024年度国家公路现代养护工程试点项目验收会在南京圆满落幕。由江苏交控牵头实施的G25宁淮高速公路淮安段科学养护工程以优异成绩通过交通运输部专家组的验收。


图源:苏高技术


验收现场:创新成果获专家组高度肯定

本次验收会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组织,江苏交控及多家参建单位共同参与。会议通过观看工程宣传视频、听取成果汇报、专家质询等环节,全面评估试点项目成效。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技术体系创新性强:构建“检测、评定、决策、实施、评估”五环科学养护体系,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应用效果显著:裂缝精准处治、无人施工集群、智慧质控、环氧ESMA-13高掺量厂拌热再生等关键技术落地成效突出;成果推广价值高:形成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技术指南及数字平台共32项成果,为全国公路养护提供“江苏样板”;项目亮点突出:首创“一缝一档+数字底座”技术,每条裂缝独立建档、动态跟踪,制定个性化处治方案;依托“数据+模型”双驱动,构建智能决策系统;建立“定量+定性”多维评估方法,开发“四新”技术管理系统,实现技术应用效果全周期跟踪。


未来展望:打造全域领先的“苏式养护”品牌

验收专家组指出,江苏试点为全国裂缝病害治理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建议进一步拓展宣传渠道,持续跟踪技术成效,推动‘江苏经验’走向全国。G25宁淮高速科学养护工程的顺利验收,是养护现代化江苏交控新实践的又一里程碑。未来,江苏高速将以“苏式养护”为内核,持续输出技术创新与管理智慧,为全国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浙江



日前,在杭州召开的交通运输部国家公路现代养护工程试点项目验收会上,“台州市隧道群智慧养护工程”通过专家组验收。

      

近年来,台州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围绕现代养护理念,主动开展“隧道群智慧养护工程”试点工作,通过搭建智慧管控平台、创新运维模式、应用新技术,一体构建智慧、规范、高效的新型现代隧道智慧养护模式。

图源:浙江交通


在创新技术研发上,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支撑,打造隧道智慧管控平台,集合“一个数字底座+两个支撑平台+一个综合数据驾驶舱”,具有兼容性更强、决策更科学、响应更快速等优点。同时建设完善隧道事件、环境、消防、交通、设备等感知体系,实现前端信息远程获取。


依托搭载机器视觉模块的隧道检测车,在不中断交通条件下,通过高清影像快速采集隧道病害数据(识别精度达0.2mm),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实现自动化分析及病害分布可视化,显著提升检测效率与精度,为养护科学决策和效果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图源:浙江交通


在绿色节能方面,应用装配式集成数智照明技术,现场装配式拼接安装,缩短工期,节能减碳20%以上,降低运维成本近25%。应用无机釉质仿瓷涂料,耐脏污易清洁,提高隧道反光效果10%,寿命长达20年。


创新管理模式与机制体制也成为台州探索普通公路隧道养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具体包括,实施“143”专业运维管理模式,成立1个隧道运维中心,创新4项工作举措(即通过组建一支专业队伍,打造一个智慧平台,规范一套科学流程,完善一批工作制度),实现隧道管理能力专业化、应急处置高效化、联动能力智慧化等3大提升。



江西



5月9日,国家公路现代养护工程试点项目验收评审会在南昌召开。经过专家组现场质询和评审,江西G35、G70高速智慧绿色养护工程和抚州市普通国道公路网智慧绿色养护工程两项试点顺利通过验收。

图源:江西综合交通中心


自2024年国家公路现代养护工程试点开展以来,江西紧扣公路养护现代化目标,围绕科学养护、智慧养护、绿色养护、集中养护主题,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G35、G70高速智慧绿色养护工程着重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研发智能检测技术、多源融合养护决策系统、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平台等公路养护新技术,建设智慧养护基地建设,实行养护生产可视化管控,探索集约化施工模式,提炼3项地方标准、1项指南,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实施路径和典型成果。抚州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工程围绕“数智化提效、绿色化降本、产业化破局”,形成“智慧决策+绿色技术+市场机制”三位一体现代养护体系,为普通干线公路养护工程提供了技术标杆与管理范本。


会议强调,要结合本次会议精神切实做好试点验收“后半篇文章”,以此次试点建设为契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制度、技术指南,最大限度发挥好试点工作创新突破和示范带动作用,为推动国家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江西经验”。



广东



4月29日下午,2024年国家公路现代化养护试点工程-广东省G107京港线-深圳市宝安段智慧养护工程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专家组验收,综合评分位居全国申报项目前列。

图源:深圳路桥集团


为持续引领公路现代养护工程发展,2024年交通运输部决定继续开展国家公路现代养护工程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养护工程试点“头雁”效应,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促进全面提升养护工程科学化、智慧化、绿色化、精细化、集约化水平。通过交通运输部组织甄选、评审,广东省G107京港线深圳市宝安段智慧养护试点工程代表广东省参加试点评比。试点项目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亲自部署、设施处和宝安交通局组织,路桥集团作为深圳市路面施工龙头企业负责本次试点项目路面智慧化施工。

图源:深圳路桥集团


该项目依托深圳市道路设施智慧管养平台,创新打造“数智化”养护模式,通过科学化施工组织、精细化过程管控及智慧化决策体系,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升级。项目包含智慧交通疏解、3D扫描精铣刨新技术、无人驾驶摊铺、无人碾压新技术,超薄沥青新材料等各类智慧新技术,实现了道路养护从“人力密集型”向“智慧自动化”的华丽转身。


此外,路桥集团根据该试点项目的应用实效,完成4项技术成果:《交通大流量干线道路养护作业交通组织技术指引》、《沥青路面无人摊铺压实施工技术指引》、《沥青路面3D扫描及3D铣刨技术指引》、《沥青路面养护工程精细化施工细则》,形成标准化工作流程和指导手册,为深圳市道路智慧养护施工提供良好的施工指导方向。



广西



4月25日,交通运输部专家组在南宁对2024年交通运输部国家公路现代养护工程试点项目成果进行验收。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农正定参加会议并讲话,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建设管理处副处长刘春华主持会议。


图源:广西公路发展中心


经交通运输部专家组严格评审,广西西部陆海新通道普通国道公路网集中养护工程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验收,试点项目在国省干线公路实施区域路网集中养护工程和拓宽融资渠道方面的创新尝试得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图源:广西公路发展中心


作为交通运输部2024年国家公路现代养护工程试点,西部陆海新通道普通国道公路网集中养护工程结合广西特点,实现区域路网集中实施养护工程以及具体线路集中进行病害整治的“双集中”,完善的管理体系提升集中养护工程实施的科学性、高效性;采用以结果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贷款模式(SDL),拓宽养护工程融资渠道,提升公路养护资金的丰富性;深化探索大粒径级配碎石基层、橡胶沥青路面等技术在集中养护工程的应用,显著提升公路路况及服务水平。

图源:广西公路发展中心


下一步,广西将根据交通运输部专家组意见加强试点项目成果的提炼和总结,推动试点项目经验成果的推广应用,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广西经验”,为加快交通强国建设提供“广西方案”。



天津



日前,备受瞩目的G205国道绿色养护工程试点项目正式通过交通运输部专家组验收,成为全国绿色养护领域的又一标杆示范项目。此次验收的成功,标志着天津市在公路养护现代化转型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为全国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天津智慧和天津方案。

      图源:天津交通


G205国道天津段绿色养护工程试点项目实施总里程达51.2公里,路面养护的同时还对交通及安防设施、交调及监控设施进行维修改造,总投资额达1.5亿元。自2024年6月启动以来,项目始终秉持天津公路“津心养护”绿色养护理念,积极探索低碳、环保、高效的公路养护可持续发展路径,取得的成效可以概括为“5113”,即5项绿色养护技术全面应用(复合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技术、高粘胶粉沥青同步碎石封层技术、钢渣SMA抗滑耐磨沥青路面技术、钢渣铁尾矿多源全固废厂拌热再生技术、泡沫沥青冷再生基层技术)、1项“低碳+零废弃”实施方案、1个公路养护碳排放核算模型以及3项规定之外任务超额完成(既有公路设施的评估再利用、公路设施新能源推广使用、绿色养护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项目在绿色养护技术应用、资源循环利用、成本控制以及养护效果等方面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为“津心养护”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G205国道绿色养护试点项目不仅为天津公路养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模板范本,更为全国公路养护行业贡献了积极成果和宝贵经验。未来,天津公路将继续以安全、耐久、绿色、智慧四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在开创公路养护现代化发展新路径上不断探索实践、善作善成,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天津特色的新时代公路发展之路。



内蒙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在呼和浩特市组织召开2024年度国家公路现代养护工程试点G305线赤峰段绿色养护工程项目验收会议,交通运输部验收专家组同意该试点项目通过验收。


G305线赤峰段绿色养护工程是我区首个国家公路现代养护工程试点,采用厂拌热再生技术,通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铣刨料精细化筛分,对现有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应用基于废旧橡胶和塑料加工的沥青常温再生剂,降低拌合温度,提高厂拌再生混合料的掺配比例至50%,促进了养护工程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形成了涵盖施工指南、工法、专利、管理制度、设备升级改造和再生基地规范化改造指导书等成果体系,提升了再生技术集聚化、规模化、规范化水平。


试点项目在废旧沥青混合料区域化统筹回收利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铣刨大掺量厂拌温再生的“材料-技术-设备-工艺”一体化、集聚化设计实施,大掺量再生沥青混合料在重载交通公路路面结构规模化应用等技术和试点项目实施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成果;通过沥青混凝土路面铣刨料大掺量厂拌温再生成套绿色技术的全面实施应用,解决沥青混合料超长距离运输温度损失及规模化再生应用难题,促进沥青混凝土路面铣刨料的高品质、高层位利用,节约施工投入成本,保证项目进度,具有较强的先进性、示范性和推广应用前景。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将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国家公路现代养护工程试点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和成果,推动自治区养护工程高质量发展。



甘肃



5月8日,国家公路现代养护工程G247甘肃省景泰至五佛段绿色养护工程试点项目验收会议在兰州召开。经交通运输部专家组及省内有关专家评审,该项目顺利通过验收。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肃军主持会议。

图源: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处


G247线景泰至五佛段绿色养护试点项目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境内,工程路段全长16公里,于2024年5月立项,8月建成通车。该试点项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敏感区路段,根据公路特性和养护需求,制定了针对性强的养护方案和管理模式,从工作理念、技术创新、项目管理等方面探索创新实践,较传统养护工程工期节约20天、成本节约10%,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 采用了油石精细分离技术,有效降低了沥青混合料变异性控制难的问题,为实现RAP料高掺量多场景应用奠定了基础。


  • 开展再生料多层次研发,形成体系化成果转化路径,为固废路用多元化提供了可参考、可复制的技术和经验。


  • 聚焦“低碳、创新”核心理念,从材料选用、方案制定到工艺工法,实现了生态敏感环境下的绿色养护模式变革。


  • 形成了再生骨料应用成套技术,构建了绿色养护模式;同时编制地方标准《沥青混合料回收料油石精细分离技术规程》1部,发表SCI论文3篇,促进了行业技术进步。


G247甘肃省景泰至五佛段绿色养护工程试点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不仅为甘肃省公路养护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树立了典范,也为全国其他地区在公路绿色养护、资源循环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提供了借鉴经验。今后,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将继续深化在公路养护领域的创新实践,推动全省公路养护事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奋力书写公路养护现代化的甘肃篇章。



新疆



5月1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在乌鲁木齐召开2024年国家公路现代养护工程试点 ——G3012吐和高速吐鲁番片区托克逊至库米什段绿色养护工程项目验收会。经交通运输部专家组评审,该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新疆在公路养护现代化转型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为全国公路养护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新疆经验”。‍

图源:新疆交投运营公司






创新技术破解难题 绿色与高效兼得






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核心区域的交通要道,G3012线连接南北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通道。随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K80-K145上行、K70-K108下行路段交通流量持续攀升,重载车辆占比显著提高,通车多年路段出现唧浆、龟裂等病害。交投集团以“资源节约、低碳节能、生态环保”为理念,联合科研单位攻关,成功应用多项创新技术。


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验收资料完备规范,实施组织得力,技术创新成果突出,依托该路段开展多项技术试点示范,构建了绿色养护决策机制,编制技术指南,方案科学且绿色低碳,应用前景良好。交通运输部专家组专家表示:“该项目技术先进、方案科学,尤其在废旧材料再生利用和非开挖修复方面,为全国干旱地区公路养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技术创新赋能 绿色养护成果显著






(一)精准施策,攻克路面病害难题

针对不同路面病害,项目组采用微创修复非开挖高聚物注浆技术解决深层病害,运用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厂拌热再生等技术实现废旧材料循环利用,首创“0-9时封闭施工”方案平衡施工与通行需求。


(二)多元技术融合,填补区域技术空白

项目融合深层病害雷达探测技术、智能巡检车等多元检测设备,精准评估路面病害,形成地域化雷达检测图谱集;优化高聚物注浆技术,填补西北地区相关技术空白,总结出成套绿色养护技术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

图源:新疆交投运营公司






多维度突破 项目成效亮点纷呈






(一)绿色低碳,资源循环与减排双丰收。减少路面开挖超10000立方米,循环利用铣刨废料超25000立方米,回收率达100%、利用率超60%,减少碳排放超127吨。


(二)经济效益,成本大幅降低。注浆技术较传统方案节省造价,就地热再生降低养护成本15%以上,厂拌热再生降低成本10.6%。


(三)智慧高效,工期效率明显提升。智能检测设备提升决策精准度,创新管控措施缩短工期超30天、提高施工效率20%以上。


(四)民生改善,畅通交通动脉。有效改善路况,畅通南北疆交通要道,便利群众出行与物资运输。



图源:新疆交投运营公司








深化成果应用 展望未来发展






此次项目成功验收是新疆交投集团在绿色公路养护领域的重大突破。未来,将加快成果转化,提炼通用绿色养护标准;深化创新融合,推动绿色技术与数字化协同;构建“检测—决策—修复—评估”智慧养护体系,助力新疆打造安全、畅通、低碳的现代化公路网络,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新疆力量”。




  
热门信息排行